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念的品质

    三十七道品里所讲的是四念处,即是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。 一、身念处:以人来讲,指的是自己身体的感觉,所谓四大,地水火风的感觉;地大是指肌肉、骨骼、姿态、行为,包括关节、肌肉紧绷、酸麻...,你很清楚当下不觉得是苦或是乐,那才真正是不苦不乐受。 三、心念:在日常生活中,要察觉心念是呈现片片断断的并不容易,要察觉一分钟念头的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,除非透过禅定,非常专注、放松、宁静...

    许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5453198.html
  • 念的次第:正念

    身念处  己身念处有许多不同的细分级次,其中有三个格外重要。它们是身念处,受念处和心念。  (a)身体及举止念处   佛经里,佛陀鼓励他的弟子要时时觉念自己的身体及举止。行止坐卧,都应保持觉念。应该...最终会消解下去,或至少可以把它们置于控制之下。  (c)心念  如果猛然问问别人“你们这会儿正在想什么?”,多数人会不得不承认,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这会儿在想什么。这是因为我们经常不是在真正地想什么。我们...

    僧迦罗什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148196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2)

    神通。修心念。未获他心智。不知十方凡圣心故。修法念处时。如是思惟。我今未获漏尽神通。修身念处。观一切色。亦未得清净天眼。于受念处。未证因缘业报垢净神通。于心念。未得众生语言三昧。作是念已。勤精进求...观念念相。不可得故。亦无生灭。如观我心。他心亦然。复观心性。无有心性。无有心性。亦无相貌。毕竟无心。亦无不见心。如是观竟。身心空寂。次第入禅。能起神通。复次菩萨摩诃萨。观心念。学得一切禅定解脱起如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26718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76)

    之前存在,无因不可能生起;眼识若在所缘境之后存在,那就没有任何意义;眼识若与所缘境同时生起,二者则成互不观待的法了。可见,圣天论师与此处寂天论师的观察方法完全一致。 总而言之,剖析“心念”时,根识的心也好、意识的心也好,分别心也好、无分别心也好,这些心就像虚空一样,根本无有实体。佛经云:“观心如虚空,是为心念。”无垢光尊者在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中也讲了三层虚空。什么时候你通达了心识的自性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23000327608.html
  • 七道修行的检证程序:七觉支

    情绪、感受,是苦的、乐的、非苦非乐的,它的成就目标是保持不起情绪。心念是分分秒秒注意自己的心念是否出现不必要的影像,而干扰此时此地该做的事,它的成就目标是擦亮心眼,使之不昏沉、不散乱、不追悔、不追恋...生命的活力、创造力及观照力,由择法而知自我节制(戒)的必要性及修习、强化止观能力的迫切性,凭借戒定慧的修习力及证量而辨识三宝(佛陀、佛法、僧团)是真正归依,值得终身卖力奉献。 三、精进觉支: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252809.html
  • 四谛三十七道品修行纲领

    (猜疑、恐惧、嫉妒、盼望的是什么);由三心观是非判断,善恶取舍、美丑好恶如何受三心影响。   心念:内观念头生灭奔窜飞逝,究竟放不下什么,内观念头阻滞迟缓,究竟想不通拿不起什么;放不下就散乱,拿不...次数…)和调整的。有此定,人就不耽溺,成长就事半功倍。   慧根:慧是不主宰,不耽溺的自由心灵,能洞察众缘。   四 念   身念处(内观生理变化):观地(关节松紧)、水(湿燥分泌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252810.html
  • 如何选择目标

    分为四大类: (一)身念住/——色法(Rupa) (二)受念住/——感受(Vedana) (三)心念住/——心识(Citta) (四)法念住/——心所(... 在受念处中,它的范围包含剧痛甚至初学者所不能察觉到的不苦不乐受。心念从嗔恨心至禅那。 有些修禅者可能较注重于某一种念处,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该念处比较适合他们的性格。在经论中也建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053268.html
  • 浅论“四念处”的修持

      三、心念——观心无常。心既无常,又怎么能说心是长存的?这里的心不是指一般的肉团心。心的梵语是质多,有释为种种,是由种种而存在,而成长的。由眼耳鼻舌身意,取之对于六根六尘的认识。《华严经》旧:“应...

    郭 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1753994.html
  • 无念、无分别的探究

    酸麻等感觉的变化因缘,就能见到缘起、无我、无生,而与般若相应。   更进一步,是“心念”的禅修,虽然心念生起,思潮起伏,却不需要专注一境,只要觉照心念的生起、变化和消失,照理...无念、无分别的探究   黄国达   佛法不共世间的之,在于觉悟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,或三法印的契入。对于般若的无念、无分别,有些人没有真正的体会,容易与禅定的无念、无分别混淆,这是许多学佛修行者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654533.html
  • 谈以七觉支修断五盖

    些净处。   二者受念处:观受是苦,乐从苦因缘生又生苦乐。   三者心念:观心无常,念念生灭,无常住之时。   四者法念处:观法无我,法无自性。   若行者用此四念处修习,思惟其义,末起念觉分的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2465912.html